賀衡夫怡廬主樓首次平移,共見優秀歷史建筑華麗轉身
1月10日上午,由我公司施工的賀衡夫怡廬主樓平移保護工程正式啟動。
這座經國務院批準的文物點,在多輪專家審批、綜合多維度考量后,方予以平移。這是華發在青島路片區參與的歷史建筑保護項目之一,也是武漢市第二例文物保護單位平移,此舉可謂意義巨大。
平移儀式于上午10時左右開始,這座始建于19世紀30年代的賀衡夫怡廬主樓,以每分鐘2公分的速度,順利完成了向中山大道方向約10米平移,作為2021年漢口歷史風貌保護區的全新起筆。
賀衡夫怡廬主樓
賀衡夫被譽為近代愛國實業家、著名工商業人士。曾多次同漢口紅十字會等機構籌措救濟事宜,挽救數萬民眾生命。1937年,賀衡夫在勝利街與天津路交匯地塊修建了一處六幢三層樓高的新式房屋。不論從結構、造型或質量等方面都堪稱一流。無產階級革命家、原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李先念也曾于此借住。
賀衡夫怡廬主樓修繕前 實拍圖
賀衡夫怡廬主樓平移后 效果圖。平移后街區主入口,有助于實現歷史建筑單體展示效果
賀衡夫怡廬主樓修繕后 效果圖
街巷尺度更符合歷史街區的空間場所感,形成良好的歷史街區氛圍
抗日戰爭爆發后,時任漢口市總商會會長的賀衡夫主動將“怡廬”提供給紅萬字會以救濟難民和災民,其善行善舉在漢口廣為傳播。因而,賀衡夫怡廬也被稱作“紅萬字會舊址”。
而今,隨著長江隧道建成通車等因素,地塊四周歷史環境嚴重缺失,使賀衡夫怡廬主樓處于一片“孤島”之中。再加上整個地塊處于隧道控制地帶,易受長江隧道擾動,影響歷史建筑本體的穩固性。因此,實現賀衡夫怡廬主樓平移,將更好地保護歷史建筑,改善與周邊既有歷史建筑的防火間距,同時讓城市公共道路與漢口歷史風貌區視線更加通廊、更具觀賞性。
賀衡夫怡廬主樓整體平移
共城市文明保護、傳承、共生
在多次研討與反復論證,并對樓體進行全面加固后,賀衡夫怡廬主樓平移將陸續分兩步進行。此次將先沿建筑軸心向中山大道方向平移約10米,在原址上開挖一層約5米的地下室作為車
庫,主要為緩解歷史風貌區內停車難問題。此后,再將主樓向勝利街方向移動約30米,實現對建筑的整體搬遷。
賀衡夫怡廬主樓平移前鳥瞰圖
賀衡夫怡廬主樓平移后鳥瞰圖 效果圖
對歷史建筑而言,平移的審慎程度遠大于一般的修繕保護。整個平移將搭建脫換梁以分離原有基礎與上部墻體結構,再以滑道梁作為房屋“行走”的軌道,結合同步移位控制與就位連接
技術,完成整項工程。而在此次平移中,施工人員在每條平移軸線上布設一個約100t的千斤頂,每移動約500毫米進行一次托換,以確保平移過程中穩定性、可靠性。
賀衡夫怡廬主樓平移工程現場 實拍圖
多數人看到土地的價值
少數人肩負歷史的重任
建造一個同等規模的樓房,要比平移及修繕一座歷史建筑,超出數十倍的人力物力。保留原有的歷史特征,再通過功能再造呈現完整的歷史風貌,是華發外灘薈賦予建筑新的活力,也是
肩負起時代的重任。這種不惜代價地保護城市印跡的舉措,在國匠華發看來,卻是應有之義。
2019年,在歷時5年保護修繕后,華發將圣教書局保護換新,并創造性將三樓設為漢口歷史博物館,銘記時光的來路。2020年10月,咸安坊迎來百年新生,歷經一個世紀后重新向世人綻
放。不難預見,在不遠的未來,我們將看到煥發全新活力的賀衡夫怡廬主樓,一個集文化展示、公共服務與辦公于一體的復合型文物建筑,再一次點亮百年漢口的人文榮光。
圣教書局修繕后 效果圖
咸安坊修繕后 效果圖
與歷史共筑新生,與城市共生美好。在這片凝聚了漢口珍貴記憶與文明高光的土地上,華發外灘薈從來以“惟有歷史最珍貴”踐行著與城市共進的理想,以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土地稀缺性和人文歷史價值,續寫時代巨子的珍貴情懷!